江西历史厚重,人文荟萃,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到“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再到“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形成了璀璨夺目的赣风鄱韵。江西省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部署、省委和最高检要求,以“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执着,全力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守护文化瑰宝”主题公益诉讼江西行活动,协同各方守护“江西风景独好”,以高质效履职诠释服务文化强省建设的法治担当、检察担当。今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56件。
一、抓实组织部署,注重协同高效,有序推进专项监督活动走深走实
(一)高度重视,强化监督融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增设检察公益诉讼条款后,省人民检察院主动争取省人大的监督与支持,省人大常委会明确以“守护文化瑰宝”为主题开展2025年公益诉讼江西行活动并纳入年度监督计划。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专题研究贯彻落实举措,丁顺生检察长对配合开展好主题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市、县两级检察院在同级人大的支持下同步推进落实,以“人大监督+检察监督”融合发力,确保专项活动监督目标同向、有力有序。
(二)科学部署,力求亮点纷呈。紧扣省人大常委会的主题方案,精准承接、靶向破题。一是与中心大局同频共振。立足江西历史文物大省、革命文物强省的实际,紧紧围绕服务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建设等部署要求,找准履职切入点、着力点。景德镇市人民检察院围绕服务景德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部署开展“守护文化瑰宝 助力瓷都申遗”专项监督活动。二是与主题活动同步推进。省人民检察院专门制定专项监督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将文物古迹、红色文化遗产、城乡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迹等领域纳入监督重点。三是与本地实际同向发力。各地检察机关聚焦监督重点,立足地域文化特色,“量身定制”开展小专项活动。新余市人民检察院开展“守护天工开物”专项监督。萍乡、上饶市检察机关深化“重温秋收起义之路”、保护赣东北苏维埃革命红色遗址等专项活动。
(三)联动布局,强化合力共为。依托省级层面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省人民检察院联合省住建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活动,协同推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传统村落等391处。联合省文旅厅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活动,协同保护不可移动文物1056处,其中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36处;可移动文物7件、革命文物375处。市、县两级检察院与同级文旅、住建等部门联动推进、合力共为,构建起“行政监管+检察监督”同向发力“守护文化瑰宝”的工作格局。
二、立足资源禀赋,注重分类施策,统筹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
(一)守护红色根脉,筑牢精神丰碑。一是守好抗战记忆。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省人民检察院协同省文旅厅从省级层面推动全省抗战遗址及纪念设施保护修缮、抗战文物活化利用及系统保护。全省检察机关聚焦抗战文物保护办理案件46件,推动保护修缮上高会战遗址、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等抗战文物53处。二是传承红色基因。聚焦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办案141件,推动保护重要会议旧址、重要人物故居、重要遗址遗迹等158处。九江市修水县人民检察院推动相关单位争取专项资金1600万余元,将6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纳入年度修缮工作计划,对12处革命历史建筑进行普查认定、挂牌保护。三是捍卫英烈荣光。聚焦英烈纪念设施保护办案90件,推动保护烈士墓、纪念建筑物等设施166处,助力缅怀英烈、尊崇英雄。赣州瑞金市人民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督促相关单位保护修缮革命烈士纪念塔,劝导当地群众自行清理占用保护范围内的土地。
(二)厚植绿色底蕴,实现深融互促。一是守护文化景观遗产。立足江西自然与文化水乳交融的资源禀赋,加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九江市人民检察院针对庐山摩崖石刻碑刻面临自然、生物侵蚀等问题,推动相关单位制定修缮方案,并探索通过3D扫描技术进行数字化保存及模拟展示。上饶市铅山县人民检察院督促相关单位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古关隘,三处古关隘已被国家“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确定为铅山段遗产点,并启动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程序。二是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立足江西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根脉延续,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上饶市婺源县人民检察院督促相关单位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婺源石堨修缮加固。上饶市万年县人民检察院督促相关单位保护中国首批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加强万年稻作习俗的传承与展示。三是延续传统村落风貌。立足留住绿水青山间的乡愁文脉,加强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和周边环境要素保护。抚州市检察机关加强古桥、古塔、古亭、古祠堂的保护,推动保护历史建筑79处,保护传统村落4座。南昌市安义县人民检察院协同相关单位保护安义古村内文物保护单位6处、历史建筑74栋及名古木2株。
(三)赓续古色文脉,焕发时代新韵。一是聚焦文物古韵保护。紧盯日常管护开展监督,推动认定文物或确定文物等级52处,修缮文物本体84处,规范管理文物保护单位261处,推动文物活化利用84处。鹰潭贵溪市人民检察院推动相关单位完成文物等级评估定级,新增三级文物27件。宜春高安市人民检察院督促相关单位依法查处未批先修致使建筑主体被拆卸、改变文物原状问题。紧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展监督,推动恢复历史风貌建筑37处,设置保护标志牌253个,管理维护基础设施58个。赣州市检察机关推动修缮历史建筑,加强江南宋城文化保护。二是聚焦特色文化弘扬。立足“书院文化”“陶瓷文化”等特色文化,赓续赣鄱千年文脉。吉安市检察机关推动古窑址群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以及7座古书院存在的16处问题有效整改。三是聚焦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各级非遗项目26项,推动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纳未纳、人才断档、传播展示不充分等问题。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检察院推动相关单位保护国家级非遗项目“赣南客家唱船习俗”,推动建设非遗传承基地。
三、发挥履职优势,注重精准规范,做实做优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高质效办案
(一)坚持协同履职,做到共商共赢。一是线索协同。对省文旅厅、省住建厅移送的案件线索,检察机关跟进后立案33件。吉安市峡江县人民检察院跟进文物部门移送的线索,推动相关单位争取190万余元修缮资金。二是办案协同。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结合起来,在办案中督促各职能部门一体进行“一揽子”综合整治。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检察院推动文物部门与交通部门协同履职,制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四眼桥的修缮方案,兼顾保护文物安全和桥梁通行。三是整改协同。与相关单位共同解决资金不足、私有产权失修等监管难题。九江市修水县人民检察院协同相关单位争取资金190万元,并与产权人形成以修缮资金置换房屋租金的使用权置换方案,修缮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
(二)坚持一体履职,做到纵横联动。一是深化横向业务融合。加强公益诉讼检察与刑事检察深度融合,在线索移送、“一案双查”等方面协同联动。鹰潭贵溪市人民检察院对杨某等三人盗掘古墓葬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追偿墓葬修复费用11256元,并协同相关单位回填修复古墓葬,联合法院发布司法保护令。二是强化纵向一体履职。省、市两级检察院直接立案办理案件17件,引领打开工作局面。南昌、吉安、新余等市、县两级检察院同步办案、分层监督推进问题整改。三是实化跨区域协作。立足文化遗产同源、空间连片、事件关联等特性,推进跨区域协同履职。宜春市上高县人民检察院与新余市渝水区人民检察院协同推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高会战16处遗址集中连片保护与活化利用。上饶市铅山县人民检察院与福建省光泽县、武夷山市人民检察院签署《赣闽古关隘联合保护协议》,协同推进跨省文物保护。
(三)坚持综合履职,做到向精深耕。一是发挥好审前程序作用。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梯次用好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提升监督效能。今年1月至8月共制发检察建议510件,绝大部分文物和文化遗产受损问题在审前得到解决。二是坚持“当诉则诉”。对于检察建议逾期未能有效落实的,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0件,以“诉”的刚性推动问题整改。抚州市金溪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推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建筑“大夫第—文光牌楼”完成修缮工作。该案入选最高检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三是发挥民事公益诉讼的补位作用。对穷尽行政监管手段仍不足以修复受损公共利益的,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上饶市广丰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都王家大屋的产权人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并启动修缮工作。同时,上饶市人民检察院对故意损毁并妨碍修缮的行为,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四、拓展治理效能,注重标本兼治,有力促进文物和文化遗产接续传承
(一)注重借智借力,加强专业支撑。一是争取广泛社会支持。运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及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主动借力借智。南昌市新建区人民检察院跟进志愿者提供线索,监督越野车辆破坏文物安全问题。宜春樟树市人民检察院将人大代表提出加大非遗传承力度的意见转化为案件办理,推动樟树中药炮制等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二是引入专业力量办案。注重在调查取证、鉴定评估、保护修缮等环节争取专业支持。景德镇市人民检察院选聘17名陶瓷专业领域专家担任技术咨询专家,联合景德镇陶瓷大学设立实践教学基地。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古生物化石保护案件中,邀请中科院专家提供专业意见,明确化石埋藏区核心保护范围。三是借助高效科技手段。运用无人机勘察、大数据监督模型等,强化技术支撑和数字赋能。上饶市铅山县人民检察院应用无人机航拍技术测绘,采集影像证据100余份。九江、赣州、抚州等地检察机关通过大数据整合文物资源名录、文物修缮记录等信息,精准筛选线索并成案。
(二)坚持以案促治,推动长效长治。一是推动系统整治。推动相关单位对同类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实现个案办理到系统治理延伸。宜春市铜鼓县人民检察院向县政府呈送调研报告,推动投入260万余元用于修缮保护红色遗存。二是推动机制完善。注重延伸监督职能,推动完善制度机制,实现深层次治理。宜春市人民检察院推动相关单位出台《宜春市历史建筑管理办法》《宜春市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修缮管理办法》等文件。三是推动活化利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发展、乡村振兴、红色基因传承等融合,探索“文化+”赋能新实践。宜春樟树市人民检察院通过办案推动历史文化街区设置传统中药炮制技艺展示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上饶市广丰区人民检察院推动将宗祠改造为法治文化驿站、革命教育基地,开展法治宣讲、红色教育等活动。
(三)开展普法宣传,浓厚良好氛围。全省检察机关利用“检察公益诉讼宣传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运用多种方式加强普法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赣州市检察机关制作检察公益诉讼守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河戏的短剧。抚州市广昌、南丰、资溪等地检察机关开展“红色故事宣讲”等主题活动。九江市都昌县人民检察院与县住建局、县文旅局组成联合宣传组,深入全县24个乡镇开展专题普法宣传。